站在審判工作前端的調解員們
在巴林左旗人民法院有這樣一支人民調解員隊伍,長期以來,他們始終站在審判工作最前端,成為庭審程序啟動前的“第一道防線”,工作內容幾乎涵蓋所有民事糾紛,小到鄰里矛盾、家長里短,大到勞動糾紛、群體性事件。在他們的積極努力下,巴林左旗人民法院訴前調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左法調解室”工作品牌,為推進訴源治理做出了突出貢獻。
11月8日,一樁民間借貸糾紛轉入訴調對接調解室,調解員第一時間與當事人張某取得聯系,但此時張某人在外地,出于疫情防控考慮,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調解員依托人民法院在線調解平臺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了線上調解,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約定了具體的還款數額及還款時間。雙方當事人在調解筆錄和調解協議書上進行了網上簽字確認后,調解員又積極引導雙方當事人申請了司法確認。
在收到該案司法確認申請后,承辦法官及時跟進并對當事人之間簽署的調解協議書進行了審查并確認,同時第一時間以電子送達的方式向雙方當事人發放了司法確認裁定書,實現了司法確認程序的全流程線上操作,至此,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得到圓滿解決。
“原本計劃打一場持久官司戰,沒想到通過線上調解的方式這么快就解決了。”當事人于某在屏幕的另一端笑著說到。
對于李成雙、杜瑞云和王曉玲等一批派駐在巴林左旗法院的人民調解員而言,多年的基層工作經歷,讓他們更善于成為調解能手,也讓他們摸索出了處理這些糾紛事件的核心準則:以法律為準繩,以情理為引導,二者缺一不可。
2022年以來,巴林左旗人民法院以訴前調解中心為平臺,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采取聯合調解、委托調解等多種方式,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搭建矛盾糾紛化解新平臺,訴前調處各類矛盾糾紛共2467件,有效推動了矛盾糾紛及時、高效、源頭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