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右后旗:堅持黨建引領 激發城市基層治理新活力
近年來,為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全面激發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從堅持黨建核心引領,著力增強基層治理能力,強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進多元主體共駐、共建、共享,構建社區自治體系,聚焦社區與各職能單位聯動聯合,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等主要工作入手,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激活城市基層治理新活力。
全面完善基層治理制度
察右后旗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逐級建立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鄉鎮和社區的領導作用,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借助“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建立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按照“一表一資源、一表一需求、一表一項目”的方式對各類資源和需求進行有效整合,形成項目清單,破解困難問題,大力推進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協調運行機制,對有物業的小區,推動社區“兩委”成員和業委會、物業黨員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實現黨組織的有形覆蓋、黨的工作的有效覆蓋,形成了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左右銜接、共治共享的基層黨建工作格局。
在完善機制建設方面,通過大力推廣“網格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機制,察右后旗縱深推進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著力構建“旗委書記、政府旗長擔任總網格長—旗副處級領導擔任一級網格長—鄉鎮黨委書記擔任二級網格長—社區支部書記擔任三級網格長—社區“兩委”成員、社區工作者擔任四級網格長—小區樓棟長擔任五級網格長—小區單元長擔任六級網格長”的六級網格治理體系,實現了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措施“常態化”,管理實施“規范化”,機制保障“長效化”,治理目標“品質化”,進一步提高了鄉鎮社區的統籌協調能力。
強化社區隊伍建設方面,選優配強社區“兩委”班子,公開招聘社區工作者82人,建立了察右后旗“本土專業人才智庫”,征集了文教衛生、法律法規等重點領域本土人才85人,引導有專業特長的同志深入社區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全面激活基層治理源頭活水。
有效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察右后旗強化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以自治為重點,完善居務公開制度,建立完善小區(樓棟)協商會、民主理事會、物業聯系會等協商議事機制,引導居民群眾通過協商表達訴求、化解矛盾;以法治為保障,整合司法局、法律顧問團等各類人才資源入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以德治為支撐,扎實推進社區新時代文明活動室的建設,修訂完善社區公共精神、居民公約和居民自治章程,設立愛心項目、組建愛心義工、開展關愛等活動推進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居民的社區認同感和集體意識,有效發揮基層治理的教育引導和懲戒約束作用。
為了擴展社會各界代表和普通群眾在社區協商議事中的參與面,察右后旗全面推行“8365”協商議事機制。“8”即社區民主協商委員會由8個方面人員組成:社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公司、居民自治組織、志愿服務隊和社會組織、包聯單位、法律援助人員,以及涉及協商議事的涉事群眾、涉事單位、“兩代表一委員”等利益相關方;“3”即協商議事三個總原則:集體決策原則、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一事一議原則;“6”即社區協商六步議事程序:收集議題、確定議題、議前調研、組織協商、公開公示、跟蹤落實;“5”即五路督辦:人大、政協、組織、紀檢、司法部門開展督辦。
察右后旗的協商議事機制已經在全旗16個社區和企事業單位全面鋪開,以民主協商求解基層治理的最大公約數,社會治理效能也愈發明顯。截止到今年7月,全社區先后開展議事協商、共駐共建活動200余次,協商落實具體問題120余件,解決了一大批長期以來想解決又未能解決的突出問題。
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在著力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方面,察右后旗持續深化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以鄉鎮社區為重心的管理服務體制改革創新,有效整合“四所一隊”(司法所、派出所、市場監督管理所、自然資源所、城管執法中隊)聯合執法隊伍,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強化鄉鎮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主責主業,深化鄉鎮社區“四項改革”(管理服務重心下移、人員力量全面下沉、職能部門事權下放、經費財權直接下劃),進一步明確了社區黨組織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與有關部門之間“指導與服務、協調與監督”的職能關系,保障“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權責統一、事費配套”的良性機制。按照便于管理、便于自治的原則,將原有的14個社區優化調整為16個,積極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全面實行社區事項“準入清單”,梳理確定了3類12項社區服務事項,建立動態審批機制,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社區將主要精力投入到進網格、訪民情、解民憂中,推動居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上升。
為進一步做深做細網格化工作,察右后旗劃分網格73個、單元小網格1139個,選派專職網格員76個、樓棟長351個,切實織密了網格責任網。大力開發小區居民自治力量,把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以及退轉軍人、在職黨員、志愿者等有熱情、有意愿、有能力的居民選為中心戶、堡壘戶、先鋒戶,配合網格員常態化開展小區服務活動,切實做到矛盾問題“零上交”、服務群眾“零距離”、扶弱濟困“零盲點”、主體參與“零缺位”。
為加大社區陣地建設力度,察右后旗堅持“場所建設合理化、服務面積最大化”的原則,持續加大社區活動陣地建設的投入力度,增強社區服務承載力。按照“一室多用”的原則,社區統一設置居民議事室、心里咨詢室等功能室,實現民情直通“零障礙”。(穆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