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司法廳“加減乘除法”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賦能增勢
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始終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著力做好“加減乘除”,服務保障自治區高質量發展。
在激發活力上做“加法”,跑出優化營商環境加速度
收集整合意見建議303條,推出《服務保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三十條舉措》以及便民利企措施800條。2021年共完成立法立改廢項目40件,其中地方性法規23件,政府規章17件,夯實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基礎。在“蒙企通”平臺開設企業“反映問題”窗口,建立“雙督辦雙反饋”機制,做到“有訴必應,接訴必辦”。研發司法廳特色便民應用17項接入蒙速辦APP,提供在線政務服務。公證“最多跑一次”服務事項擴大至65項,啟用電子簽章,推行在線申辦,開展電話預約、節假日輪值、延時服務、上門服務、郵寄或直接送達等服務。
在權力運行上做“減法”,多措并舉助力企業減負擔
自治區范圍內設定的1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直接取消審批2項,審批改為備案2項,實行告知承諾2項,優化審批服務12項,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全區取消證明事項315項,其中自治區本級39項,各盟市276項,最大限度為市場主體和群眾減負。開展“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推進行政執法監督平臺應用,實現對執法行為的全程網上監督。督促指導自治區22個相關部門完成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調整工作,督促指導交通廳等部門制定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和實行告知承諾清單,與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研究制定涉企輕微違法行為“四項清單”。
在惠企便民上做“乘法”,提升服務能力聚力乘效率
扎實推進司法行政工作全流程數字化建設,實現27項行政審批事項入駐“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政務服務系統。推動電子證照共享應用,實現9類電子證照與全區統一電子證照系統的實時對接和數據同步,目前已推送8萬余條電子證照數據。組建“優化營商環境律師服務團”和“法治體檢問診群”,參與涉企重大決策、企業改制、破產重組等法律事務,深入企業638家,舉辦講座200場次,開展線下“法治體檢”268次,小程序“法治體檢”自測156次。開展“萬名律師進鄉村”活動,建立律師事務所、律師與嘎查村委會的聯系幫扶機制,每月至少實地開展1次法律服務。
在制度藩籬上做“除法”,開拓創新破除壁壘除弊端
全面清理涉及市場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的規范性文件,梳理自治區各部門涉及市場主體行政規范性文件813件,其中繼續有效481件,廢止失效322件,修改10件。清理涉及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行政規范性文件253件,堅決清除阻礙高質量發展的制度“藩籬”。備案審查登記涉及企業等市場主體、產業發展等領域的行政規范性文件78件,規范涉及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